 |
|
|
|
吉林省光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长春市长德大街1号271室 130302
电话:13904312173
邮箱:1134197256@qq.com
网址:www.jlgzlaser.com |
|
|
自主研发 |
正文41万亿!中国节能减排豪言壮志背后的“心酸” |
风尘仆仆,正在华盛顿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谈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首席代表解振华称,中国本月末将提交总耗资超过6.6万亿美元(41万亿元人民币)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解振华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但据媒体报道,他用相!当!宏!大!来形容这份即将出台的规划。
这当然并非任性而为,南度度觉得,41万亿减排的背后至少有两个背景:
首先,去年11月,中美在奥巴马访华期间达成《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其次,联合国计划在今年12月的巴黎大会上通过2020年全球气候协议,届时各国都将提交各自的减排计划,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以及欧盟已经提交了计划书,而中国也在今年3月承诺将于上半年提交减排计划,时值六月末,显然已逼近该承诺的deadline。
但无论如何,41万亿的巨资都足以让人惊呼。重金背后究竟有何深意?计划还没正式出来,我们不妨来合理揣测一下。
第一层:41万亿表诚意
在减排的问题上,国际社会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质疑。即使在中国41万亿重金减排消息释放的6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仍刊登题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能变得绿色吗?》一文,表达对该事件暧昧隐晦的态度。
文章称,北京正在作出重大承诺,但在落实方面却面临严峻挑战。城市笼罩在雾霾中,水质受到污染,经济严重依赖煤炭——这是最肮脏的能源模式。不过现在,中国正试图改变其作为全球最大的污染者的声誉。
的确,数量级惊人的汽车和燃煤电厂,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头号二氧化碳排放国。
2012年,中国排放了近100亿吨二氧化碳,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占全球总排放的近三分之一。尽管拥有13亿人口,但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仍高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几乎等于欧盟平均水平。
“国际社会有时候怀疑中国会不会对此采取切实行动,”2014年,面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的尖锐提问,解振华坚决表示这件事是不存在问题的。
其实此前,中国已在清洁发电领域迈出惊人大步。2013年中国新增的94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中,近60%使用可再生能源,这其中包括超过1100万千瓦的太阳能,足以为一座小型城市供电,并且高于其他任何国家一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当下的中国,太阳能、风电和水电占中国发电装机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尚不足15%。
“中国肯定会采取行动,不仅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健康,也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做出贡献。”解振华表态。
而现在,中国继续给这个承诺加了一个41万亿的巨额筹码,宣誓减排绝不是一枚空放的卫星,足见诚意真是满满哒。这份豪气,大概也让长久以来在气候谈判上处境困难的解振华松了一口气。
第二层:打成深改组合拳
这当然也不会是一笔与当下改革轨迹完全割裂的巨款。
因为温室气体减排同治理大气污染、消除雾霾、实现常态蓝计划和行动高度契合。不少人猜测,被41万亿纳入麾下的不会都是新计划,而更有可能是中国目前已经着手的大量改革工作的组成部分。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加之日益加剧的国际减排压力,使得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当务之急,节能减排更是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招。因此,这41万亿绝不只是“规划”而已,它更可能是中国在减排领域全面撬动市场要素的过程和结果,它的成功与否同中国社会当下及今后几项重大改革的成败很可能是一回事。
当下,对于节能减排的制度安排已成轨迹。3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有效开展制度创新和模式探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大有可为。”国家发改委对此表示。
5月,李克强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出要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国家发改委也迅速在门户网站公布PPP推介项目,首批项目共计1043个,1.97万亿的投资大单正静待民间资本之手介入,在大名单项目中,环保类项目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占比超四成。政策红利的风还在劲吹。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Stern也表示,中国预期不会使用公共财政支持其气候目标,而很有可能通过采用新技术来吸引投资。
拼贴起一系列蛛丝马迹,南度度深深觉得,深改背景下的节能减排颇有玩头……
第三层:电改风口上的猪?
在新一轮电改的风口上,数万亿增量市场正在形成,上市公司蜂拥涌入,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产业链各端,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挑战,新的价值高地在何方?
“本轮电改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建立一个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和更加安全可靠、实现综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电力治理体系,推动我国电力生产、消费及技术结构的整体转型。”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鸣表示。
而节能减排的东风,无疑将吹来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用能服务、碳采集等产业的利好,因为在减少污染物的过程中,这些产业最有望率先从中获益。可见,这41万亿很可能还来自于那些看准风口跃跃欲试的投资人。
值得关注的是,据外媒报道,本周一中美两国宣布,将在两项新的碳收集、利用和存储项目上展开合作,并帮助该技术实现商业化。而在本周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前美国财长HankPaulson的会晤中,汪洋表示,中国去年的电动车销售达到75万辆,较上一年超出三倍多,“这为特斯拉和比亚迪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利润。” |
上一篇:智能家居现阶段是在自欺欺人
下一篇:亿光抢下飞利浦2015年度标案 斥59亿给力扩产计划 |
|
|